自然界是由许多复杂的生态系统构成的,野生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也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形各色的动植物构成了我们缤纷多彩的自然界,生物之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如果有一种植物消失了,以这种植物为食的昆虫就会消失;某种昆虫没有了,捕食这种昆虫的鸟类将会饿死;鸟类的死亡又会对其他动物产生影响。这也是由食物链造成的。所以生物之间,如果少了其中一种,就会对生物之间的平衡造成巨大的影响。
但是由于环境的恶化,人类的滥捕滥猎,各种野生动物的数量不断减少,甚至面临着濒临灭绝的的威胁。比如,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铤而走险贩卖野生动物,为了口福之享而买卖猎杀野生动物而被判刑的案例屡见不鲜。



野生动物是自然界的精灵,也是我们的好朋友。贩卖、滥捕滥杀野生动物最终会受到法律的严惩。“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我们不应该以身试法,而要知法守法,保护好野生动物,坚决与伤害野生动物的不法分子作斗争。

那么如果我们在市场上看到有人买卖野生动物或者看到受伤的野生动物,我们该怎么办呢?
1、当我们发现受伤或迷途的野生动物怎么办?
发现受伤或迷途的野生动物时,不要盲目进行救助,因为一般市民不了解相关的救护常识,也不知道动物身上是否带有病菌,可将其保护起来,然后及时与当地的林业部门联系。
当发现受伤、病弱、迷途、受困、饥饿等不能飞行的野生小鸟,最好不要去惊动它,千万不要怕它有危险而去抓它,把它带走,因为它的父母可能就在附近照顾它。如果小鸟是在危险的街道或马路上,那就可以将它赶到附近的草地和灌木丛中。如需帮助,可拨打110。
2、如果有野生动物闯进居民家里怎么办?
如果野生鸟类误入居民家,不要去捕捉,以免误伤小鸟,而是要打开门窗,让小鸟自由飞到室外;如果小鸟受伤了,没有飞行能力,可及时打电话给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前来处理;如果是蛇类等危险动物误入居民家里,一方面要保护自己,不要冒险捕捉和击打,同时立即拨打110报警电话,警方会通知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前来捕捉。
3、食用野生动物是否真的比家养的好?
据专家分析,野生动物的肉质成分和家养禽畜没有明显区别,食用野味进补是一个误解。目前一些市民食用野生动物无非一是满足一种新奇,二是显示身份地位,三是抱着没有科学依据的旧观念,认为可以治病或者进补。其实,野生动物在野外生存,体表和体内几乎都带有病毒和寄生虫,其中一些病毒和寄生虫是我们人类没有防御能力的,烹饪加工不慎的话,食用后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保护野生动物不仅仅事关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而且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还对我们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因此,我们应该携手行动,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保护野生动物,共同守护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

野生动物
《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是指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三有动物”
三有动物:即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野生动物保护法》相关条例
第三十一条禁止为出售、购买、利用野生动物或者禁止使用的猎捕工具发布广告。禁止为违法出售、购买、利用野生动物制品发布广告
第五十一条违反本法第三十二条规定,为违法出售、购买、利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或者禁止使用的猎捕工具提供交易服务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什么动物算是野生动物呢?哪些野生动物又算是受保护的野生动物呢?食用野生动物有哪些危害?
哪些动物是野生动物

对“野生动物”的范围有明确的规定,即指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这些野生动物也就是我国目前法律明确受保护的野生动物。
野生动物具体指哪些?

首先不是所有动物都是野生动物,只有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以及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才是受保护的野生动物。

其中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包括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列入有关国际公约的野生动物(目前,我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大熊猫、虎、穿山甲、熊等420种,列入CITES国际公约的野生动物有象、非洲狮等超过5600种,至于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又称“三有”动物,根据国家林业局于2000年8月颁布了相关“三有”动物名录,其中包括哺乳动物88种、鸟类707种、爬行动物395种、两栖动物291种,合计1481种,此外还包括昆虫120属的所有种和另外110种。

至于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其实划分很简单,即分别指生活在陆地上和水中的野生动物,其中陆生野生动物由林业部门管理,水生野生动物由渔业部门管理。

根据《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第十条规定,工作餐应当供应家常菜,不得提供鱼翅、燕窝等高档菜肴和用野生保护动物制作的菜肴,不得提供香烟和高档酒水,不得使用私人会所、高消费餐饮场所。
食用“野生动物”有哪些危害
食用非法来源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其实还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危险”。
1F传染病及寄生虫
根据野生动物保护管理部门提供的相关信息,食用非法来源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多是未经卫生防疫和检疫的,可能会引起高致病性禽流感、SARS等人畜共患疾病。
2F各种毒药残余
据了解,一些犯罪分子通过投撒“呋喃丹”等烈性毒药毒杀野鸭等野生动物,而这些被毒杀的野生动物往往被出售给部分无良黑心小饭店后,未经去毒处理,直接加工成“老鸭煲”等野生动物菜肴出售给各路具有猎奇心理的消费者。这些毒药残留在野生动体内,如果达到一定量级将会影响食客的生命安全,即使不影响生命安全也会给食客的肝、胃、肠、肾等器官带来损伤。
3F可能会触犯《刑法》而锒铛入狱
根据我国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刑法》相关规定,出售、收购、利用、食用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上文提到的合法来源的、人工繁育的9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除外)及其制品的,将可能面临刑事处罚而锒铛入狱。
|